宽广的心——忘记感谢了吗?

小鸟、莓果和实时的感谢(雪伦)

我三岁的孙女爱芙芮提着她自己的小桶子,跟着我到野莓圃。当我们经过露台上盆栽的蓝莓时,她问我为何它们被新娘纱覆盖。我不禁莞尔一笑,向她解释薄纱是一种用来制作别致礼服的布料,如新娘礼服,但它也用来覆盖浆果灌木,防止小鸟把莓果吃掉。小鸟喜欢蓝莓,我不喜欢在我要品尝它们之前,小鸟就把所有莓果吃了。她没有说什么,当我们手牵手走向花园时,她回头看着她肩膀之后被覆盖的蓝莓灌木。

我向她示范如何小心翼翼地从多刺树枝的纠结中摘采黑色多汁的野莓,我们把刚开始摘采的几颗塞到我们的嘴里。我们沾满颜色的牙齿嚼着这些果实。在我的指导下,她继续摘采并仔细地把每颗饱满的莓果放在她的提桶里。当我觉得她已经上手了,我自己开始摘采。我们安静地做着,享受夏日的暖阳和甜美的气味。我看了爱芙芮一眼,希望她的桶子不要太满,莓果不要被压坏,但是我非常惊讶地看到一个空的提桶。这个快乐的孩子嘴里充满紫色的果汁,滴到她的下巴,她赶紧解释:

「奶奶,不要难过,我只是一只吃莓果的小小鸟!」我大笑,因她孩子纯真的推理而开心,并得到她作为感恩的丰沛活力。


当称谢进入他的门;当赞美进入他的院。当感谢他,称颂他的名!

——诗篇一OO篇4节


思想:

“我们沾满颜色的牙齿嚼着这些果实。”

非常佩服作者在当下的观察,以及其中细微的觉察力,当然可能很多关于写作技巧的书会告诉我,那些看似眼熟的词汇,很容易就可以从优美句库里面找出来。但我相信,即便是别人的觉察也绝对无法替代你沉浸于此时此刻的感恩与幸福。

我们可能既忘记了认真回答别人的问题,甚至延伸出经过自己思索的真知灼见;更忘记了好好地去向周围发问,带着好奇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可能我们自带了过滤机制,可以骄傲地把这个世界过滤到只存留自己喜欢的事物,但同样过滤的是神的美好与恩典。

当赞美、享受在祂院内的一切!

Views: 42

发表在 Spirituality | 留下评论

Light 365/ 路上的光 #75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

温柔地对待 软弱人,
S的使命不是毁灭,而是拯救,
我们要做的也不是分裂,
而是和睦。

压伤的芦苇,将残的灯火…这是多么有画面感的意境啊,心灵破碎的人恰恰不就是这样吗,像芦苇一样软弱无力,虚无殆尽,感觉马上就要奄奄一息的暗淡,像是将要熄灭而微微颤动的灯芯,像是被踩在脚下的稻草,在S的眼中,心灵破碎的人就是这样需要拯救,需要扶起那芦苇,需要点亮这烛光,这是需要何等有爱,又充满怜悯的眼光啊。

或许你就是那样心灵破碎的人,
或许你身边有这样将残的生命,
你会被扶起,重新点亮,
你也可以扶起别人,点亮他/她的生命。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
(以赛亚书 42:3 和合本)

 A bruised reed he will not break, 
 and a smoldering wick he will not snuff out. 
(Isaiah 42:3 NIV)

关联诗歌:《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https://hymn.znapps.net/api/share/music?id=16028

Views: 63

发表在 Logos, Spirituality | 留下评论

密码保护:20221030程序单

此内容受密码保护。如需查阅,请在下列字段中输入您的密码。

Views: 80

发表在 New | 要查看留言请输入您的密码。

耶稣使你的生命与祂有份

经文:马可福音1:21~28

21他们来到迦百农。安息日一到,耶稣就进入会堂教导人。

22大家对他的教导惊讶不已,因为耶稣教导他们,像有权柄的人,不像经学家。

23就在这时,会堂里有个被污灵附身的人喊叫,

24说:「拿撒勒人耶稣,你为甚么管我们的事?你来消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你是神的圣者!」

25耶稣斥责他说:「住口!从他身上出来!」

26污灵使那人抽风,大声喊叫,就从他身上出来了。

27众人就都震惊,于是彼此议论说:「这是怎么回事?是有权柄的新教导啊!他吩咐污灵,污灵竟服从了他!」

28耶稣的名声立刻传遍了加利利周围整个地区。


耶稣来,不但传讲福音,祂自己就是福音的内容,叫你的生命可以与祂有份,就是你的生命与祂连结。祂的生命带给你新的生命,你的生命不再一样。你有新的眼光,你看这个世界,看每一个人会变得不再一样了,看自己也不一样了。祂带给你新的力量,让你可以消化负面的思绪,可以产生正面的思想,你的生命可以在祂里面恢复过来,回复原来神造你的美好形象,是健康的,是有生命力的,是自由的。

当你的生命在耶稣基督里不断成长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是改变,而是恢复,你开始会有喜怒哀乐,你开始会有怜悯心,你开始会道歉,你开始会不害怕面对自己和表达自己,你开始会主动对人付出,你开始会说鼓励的话,你开始会表达爱,你开始喜欢有休息安静的时间,你开始会尊重每一个人包括不起眼的人,你开始不会用人的外表身份来对待他,你开始会喜欢欣赏大自然,欣赏艺术,你开始会重视你的家人,你开始愿意给你的孩子时间,你开始觉得这个世界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你开始会感受到爱,你也发现自己是被爱的,你也想回应那爱你的。因为耶稣使你的生命与祂有份,你的生命在恢复,恢复受造的美好。

这些不是改变,是恢复,是神创造人生命里原先设计好的本能或是功能;可惜这个世界不重视、甚至压抑这些美好;也因为我们受训成为一个就像只重视生产的机器,所以我们的生命就渐渐的失去了这些生命的本能和功能。耶稣重视生命,祂从来没有用生产力来评价我们。耶稣要恢复我们生命原来的样貌,就像祂医治被鬼附的、患病的、长大痲疯的,祂要恢复他们的身体健康,祂也要他们的生命恢复原来神创造那美好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神恢复我们在神里面那生命的价值和眼光。

某一年的年底,我感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希望有更好的家庭关系。我觉得有时候怨气难消,我不是问主:我可以做甚么,而是问:我可以怎么面对这件事。主给我一个信息、一个感受,让我的心在渴慕主的时候,忽然有了一个永恒的眼光,一个被提升的眼光,我感到自己是活在主里,我有爱的能力,我有包容的能力,我有正面的眼光。

当我回到家时,外子说我怎么变了?我听了以后,心想:天啊!原来我有那么可怕吗?我告诉他我悔改了,其实我的心里知道,这不只是悔改那么简单,是我的心被提升了,我的心在主的爱里得到可以超越自我中心的力量,可以不求自己的益处,一种真正去爱的力量。

当我和几位年轻妈妈分享这些经历时,她们同样也说出她们如何从主领受力量,去度过生活种种的艰难。即使内心有挣扎煎熬,生活有各样的忙碌,但她们仍然那么有喜乐,那么充满了正能量。我在她们身上看见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力量,而是从里面散发出来的生命力量,那不是世界给她们的,那是从耶稣来的。

*操练:独处、呼吸式祷告、定心的祷告、醒思的默想、lectiodivina

安排十五到二十分钟,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关掉手机。

慢慢地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吸气,然后吐气;吸气,然后吐气;吸气,然后吐气。接着向上伸出左手,然后伸出右手,用你的手敬拜神,抬起头,用你的手去感受与耶稣基督的生命有份,你可以伸展你的手,也可以自由的活动你的手,然后安静一分钟。

继续闭着眼睛,往自己的内心深处看,往那个没有人知道的角落看,那个没有人理解,自己也常常忽略的地方看,看看那里有些甚么东西,是很复杂的情绪,是被遗忘的渴望,还是忘不掉的回忆?

耶稣要从这个角落走过来,祂要在这个角落和你相遇,教你的生命从那个角落开始连结于祂,带给你心的力量,新的眼光,使你的生命完全真实的与祂有份。

最后聆听马可福音一章21至28节,用心回应圣灵向你说的话。


简单记下你的感受和回应

Views: 36

发表在 Spirituality | 留下评论

下一代事工讲座通知

主题:青少年早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应用。


目的:让家长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性。

对象:

1、未来有志于服侍青少年;

2、青少年早期的家长。

主讲人:韩老师

简介:这个时期的三个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生理发展阶段,社会情感发展阶段,阐述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作为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应对,在属灵的层面如何一起建造。

时间:10月30日下午2:00

地址:岗子村55号

行车路线:
1、北京东路过来,出太平门向锁金村方向,见第一个信号灯直行,过岗子村地铁站1号出口,约50米右拐入巷。
2、地铁四号线岗子村站1号出口,沿出口围挡走100米即到。

3、公交线路:6、10、11、68、70、115、131、313路。

Views: 63

发表在 New | 留下评论

协谈——给予温暖

周三(10月26日)7:15,不见不散~

本周我们将来学习彼此协谈陪伴的心,增加团体的温度。

温暖(warmth)是什么
传道书 4:9–12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 …..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两个路人在外扎营露宿,哪怕是住在旅店的院子里,也会感觉巴勒斯坦夜晚寒风刺骨,需要相互取暖。若想一个人不怕冷,就得多带毯子,那负担就重了。这句谚语是提到在逆境、试炼以及忧伤中的友伴。
温暖:与冰冷的人同睡——完全的接纳。

列王纪下 4:32–34 以利沙来到,进了屋子,看见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他就关上门,只有自己和孩子在里面。他便祈祷耶和华, 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对口、眼对眼、手对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体就渐渐温和了。
——完全的关注
列王纪上 1:1 大卫王年纪老迈,虽用被遮盖,仍不觉暖。
——死亡临近的时候,慢慢变冷。
——人离开冰冷的群体、成为传递温暖者

以赛亚书 57:5 你们在橡树中间,在各青翠树下欲火攻心;在山谷间,在石穴下杀了儿女;
赛57:5说到不义的犹大人在橡树中 “发热”,显然是指与生殖崇拜有关的情欲。这里它的意思类似于副词יָמַם(#3501),通常用于发情的动物。
——性别之间的温暖需要界限!

温暖(warmth)是什么•向对方表达真实的爱及恩典
•歌罗西书3:12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
要活出上述性格,需要很少见的力量(耶稣)。如果没有这种对他人的态度,任何团体都不可能成为并成长为一个团体,对他人有适当的关怀,并愿意淹没自己的个人利益。
——神的选民必然成长为温暖的团体。

•腓立比书2:1-2所以你们如果在基督里有任何鼓励、 任何爱的安慰、任何圣灵里的契合、任何情感和怜悯,你们就要同心合意——爱心一致、灵里一致、 意念一致,好使我的喜乐得以满足。(现代中文课本)
“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你们每个人都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也都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原因是:作为自私的人,我们很可能只顾自己的利益,甚至可能排除其他人的利益!

生活在志同道合之中–即使是与我们所爱的人–真正活在爱的永恒中。保罗挑战我们,使我们的行动与我们所说的信仰相一致。他还实际地阐述了带来合一的行动。记住,在基督里可以找到的安慰、亲情、团契和怜悯等巨大的祝福,是志同道合的团结的副产品。如果我们听从保罗的劝告,和睦相处,我们就能经历这些事情。
——让对方更了解自己,其实我们也需要借助于对方才能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家怎么说?沟通过程中,
非语言讯息 和声调占93%。


•心理学家Rogers :如果我不喜欢他,我对他的帮助不大。

怎样才能给对方温暖的感觉?
记住——完全的关注
•Sensitive seating 座位安排
•Open posture敞开的姿势
•Leaning forward 前倾
•Appropriate eye contact适当的目光接触
•Relaxing放轻松
并留意——温暖的边界
•Touching身体接触
•Environment 环境
•Accommodating difference根据文化差异作适当 调整


问题:如果给我们教会的团队一个温度,你觉得可以打几分?(1-10)

对你来说,是否可以给这个团队“升温”呢?

推荐歌曲:医治的爱

Views: 71

发表在 New | 留下评论

Light 365/ 路上的光 #72 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

图文by weisi

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说,“你只要愿意认我当你的哥哥,相信我能帮助你,我就把我的大企业给你,任命你做CEO,而且你还可以加入我的家族,写在我们的族谱上,我的整个家族殷实的产业都与你有份了,我的父亲也要认你做亲生儿女。”

请问,你愿意吗?

现在这句话就是这样的邀请,从此之后,无论你在世界上是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辖制,有什么羞耻感,一切都过去了,会有尊贵荣耀的冠冕为你存留,只要你接受。

就这么简单,
白白的恩典。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 神的儿女。
(约翰福音 1:12 和合本)

Yet to all who did receive him, to those who believed in his name, he gave the right to become children of God— 
(John 1:12 NIV)

关联诗歌:《主,我相信》https://www.zanmeishige.com/song/8442.html

Views: 20

发表在 Spirituality | 留下评论

古今圣诗漫谈——《恩友歌》·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何等恩友慈仁救主,负我罪愆担我忧;
何等权利能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
多少平安我们坐失,多少痛苦冤枉受,
都是因为未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

我们有无试探引诱?有无难过苦关头?
决不应当因此灰心;仍当到主座前求!
何处能寻这般良友,同尝一切苦与愁?
我们弱点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

我们是否软弱多愁,千斤重担压肩头?
主仍做我避难处所,奔向耶稣座前求!
你若正逢友叛亲离,快向耶稣座前求!
到祂怀中祂必保护,有祂安慰便无忧。

这首家喻户晓的圣诗,不知安慰了多少人! 你可知道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

  作者史克文(Joseph Scriven 1819-1886),生于爱尔兰,父亲是皇家海军上校。早年他一心想当军人,曾进军官学校,但因健康欠佳而辍。1842年,他毕业于都柏林大学。 在他结婚前夕,他的未婚妻意外堕水溺毙,当时他痛不欲生,但恩友耶稣安慰了他。 他在廿五岁时,伤心地离开了这翠绿的故乡,前往加拿大执教。 数年后,他再次恋爱,可是就在筹备婚礼时,未婚妻突然病故。 自此他孤独一生,将自己的生命、财产,光阴完全奉献给主,让主引导前程,惟有主才是他最亲密的良友。 他生性豪爽,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贫病和孤寡,时常带了一把锯子,在街头为贫民,残障者或寡妇义务作工。在严冬时,他将衣服和食物与穷苦的人分享,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

  1855年,他从最痛苦忧伤的经验中,写下了这首诗。 1857年他母亲在英国病重,他不克前往探望,就把这首诗寄去安慰她。 后来有一次他自己病了,友人来探望他,从他床旁看到这首诗的草稿,阅后好奇地问他可是作者? 他说:「这首诗是主与我共同写的」。 1886年,他不慎灭顶于安大略湖,真是不幸的巧合。

  这首诗在1865年被编入英国的圣诗集中。 1875年,孙基(Ira D. Sankey, 见p. 13)将它编入美国的「福音圣诗集」中。 虽然史克文祇写了一首圣诗,但百余年来一直是基督徒的至爱。

  这首诗的作曲者是孔文士(Charles C. Converse 1832-1918)。他是美国人,早年赴欧就读,回美后专攻法律,但对音乐与哲学有更广泛的兴趣。他作有许多乐曲,但最脍炙人口的,却是1870年作的这首简单的圣曲。

  世间友情虽可贵,但经不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 人的志趣与观念时常随境遇而变迁,惟独主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良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向祂倾吐心声而蒙垂听。

人声版 http://zms.so/s46609

童声版 http://zms.so/s44754

轻音乐 http://zms.so/s9460

Views: 53

发表在 Spirituality | 留下评论

古今圣诗漫谈——《神未曾应许》· God Hath Not Promised

1
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
神未曾应许,常晴无雨,常乐无痛苦,常安无虞。
2 
神未曾应许,我们不遇,苦难和试探,懊恼忧虑,
神未曾应许,我们不负,许多的重担,许多事务。
3 
神未曾应许,前途顺利,平坦的大路,任意驱驰,
没有深水处,汪洋一片,没有大山阻,高薄云天。
副  歌
神却曾应许,生活有力,行路有亮光,作工得息,
试炼得恩助,危难有赖,无限的体谅,不朽的爱。

世人追求宗教,多数是求福泽和平安,然而基督徒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试炼且与灵命成正比。 这首诗的正歌叙述实情,副歌则告诉我们有 神相助的真谛。

  本诗的作者傅安妮(Annie Johnson Flint,  1866-1932)一生坎坷,三岁丧母,遭寄养家庭苛待,经邻居告发后,被傅氏夫妇领养。安妮在八岁时信主,九岁时开始写诗,少女时曾作曲、演奏钢琴。 廿岁时养父母双亡,不久她因关节炎发作而不能教书,陷于贫病交迫、无人照顾之困境。 以后四十年,她一直生活在痛苦中,肢体变形,手指关节毁损,艰辛地握笔在打字机上打下诗句。 安妮的基督徒朋友力劝她凭信心求 神医治。 经专心的读经祷告后,她的结论是「神可以医治,但祂对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旨意,而 神要以她的软弱来荣耀祂,并确信 神的恩典是够她用的。」 因此她顺服。 安妮的诗引用 神的真理加上她切身的体验,因此广受读者的欢迎;她的诗常被印在贺卡和墙饰上。 

本诗的曲调有三,这三个曲调都优美动听,但各予人不同的感受。 常用的是任英(William M. Runyan,  1870-1957)的曲调。任英是慕迪圣经学院的音乐教师。 他在1891年由卫理公会按牧,牧会十多年后,因听力日渐失聪而辞,继在出版社编写宗教杂志与诗集,他的作曲中最有名的是「祢的信实广大」(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

  另一曲调(圣诗第315首)的作者是史阿瑟(Alfred B. Smith),他就读于茱丽亚音乐学校及慕迪圣经学院。 他在惠敦学院(Wheaton College)读书时,曾和葛理翰博士同寝室,是葛理翰布道团的第一位领唱者。 1941年史阿瑟开始他的音乐出版事业。 1954年他被彼得生(John W. Peterson)聘为音乐编审,他和彼得生曾合作「必有恩惠与慈爱」(Surely Goodness and Mercy)的词曲。

  在香港及东南亚常用的曲调是杨伯伦所作,歌名改为「神的应许」, 他因作此曲,广受赞赏而开始了他业余写作圣诗的生涯。

关联圣诗链接

人声版:https://hymn.znapps.net/api/share/music?id=47637

轻音乐灵修版:http://zms.so/s9516

Views: 48

发表在 Spirituality | 留下评论

Light 365/ 路上的光 #70 我呼求的日子,你就应允我 ://

这段话中我的感动是…我们被应允,被鼓励,有能力的前提是——我们要呼求。是祂太高姿态了,就等着我们要向祂求助吗?恰恰相反,这正代表祂太低姿态了,创造宇宙的那一位竟然期待和你重建亲密关系。

亚当夏娃的时候,人类每一天都和神见面交谈,但是人犯罪之后,这种亲密关系就隔绝了,罪的后果就是完全的遮蔽自己 ,然后陷入极深的孤独寂寞,抓取一切替代这份亲密关系,但神一直渴望重建亲密关系,希望我们最深处的地方可以完全向祂敞开,所以他希望你“呼求”,“呼求”,“呼求”。

无论你经历什么,
试试看向他呼求,
祂就应允你,鼓励你,
使你心里有能力。

图文by weisi

我呼求的日子,你就应允我,
鼓励我,使我心里有能力。

(诗篇 138:3 和合本)

 When I called, you answered me; 
 you greatly emboldened me. 

(Psalm 138:3 NIV)

关联诗歌:《父啊,我向你呼求》https://www.zanmeishige.com/song/12825.html

Views: 61

发表在 Spirituality | 留下评论